close

 

巴黎的憂鬱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 

黯黯微光中,遊走在城市中孤獨卻自由的靈魂

由於波特萊爾,巴黎第一次成為抒情詩的主題

「人群與孤獨,對於一個活躍而多產的詩人來說,這是兩個同義語,它們可以互相代替。誰不會使孤獨充滿人群,誰就不會在繁忙的人群中獨立存在。

詩人享受著這無與倫比的優惠,他可以隨心所欲地使自己成為他本身或其他人。猶如那些尋找軀殼的遊魂,當它願意的時候,它可以附在任何人的軀體上。」


《巴黎的憂鬱》又名《小散文詩》,是一種詩意的散文,沒有節奏和音符的音樂。這裡所有的篇章都同時是首,也是尾,而且每篇都互為首尾。波特萊爾讓讀者可以隨意地把它切割,因為他不願把讀者倔強的意志繫在一根沒完沒了的情節線上。他寫道:「去掉『一節椎骨』吧!您將發現這支幻想曲的兩端會毫不費力地連接起來;把它砍成無數的小段吧!您也會發現它們每段都可以獨立存在、自成一體。我很希望這裡能有某些生動的段落能夠使您滿意、開心,所以才敢於把這整整『一條蛇』都奉獻給您。」

波特萊爾在作品中絕妙地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,具體而微地描寫城市中的眾生相,透過其充滿詩意的、樂曲般的、沒有節律沒有韻腳的散文:幾分柔和,幾分堅硬,幾分悲哀的描寫,令人更深刻瞭解城市生活的內涵和城市人的內在心靈世界。

「這還是《惡之花》,但更自由、細膩、辛辣。」他在此書中通過大家不太注意的小人物、生活瑣事,和出人意料的大膽誇張的想像,對世界做了無情、尖銳的剖析,打破了世俗的「醜美」界限。在藝術上,《巴黎的憂鬱》也如同《惡之華》一樣,體現著詩人新的審美觀點,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美好世界的嚮往與對現實世界的無奈。

作者簡介:

沙爾‧波特萊爾

Charles Baudelaire (1821~1867)

出生於巴黎,父親是一位具有啟蒙運動思想的畫家。他受父親的薰陶和影響,從小就酷愛藝術。不幸的是,在他6歲時,父親病逝,母親改嫁,幼小的心靈,從此蒙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。

波特萊爾是現代派詩歌的先驅,並被奉為象徵主義文學的鼻祖。他的著名詩集《惡之花》出版於1857年, 開創了法國近代詩歌的新時代,從此奠定其不可動搖的詩人地位,並在西方詩壇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。

幾乎與《惡之花》出版的同時,波特萊爾開始在各個雜誌上陸續發表一些散文,這些散文日後以《巴黎的憂鬱》為名出版。按照作家的本意,他想寫的是「一種詩意的散文,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」。正像他自己所說:「這還是《惡之花》,但更自由、細膩和辛辣。」

1865年波特萊爾於布魯塞爾旅行時病倒,兩年後病逝巴黎,享年46歲。詩人生命短暫,雖然留下的作品不多,然而這些為數不多的短小詩文,早已被公認為文學經典之作

譯者簡介:

亞丁

著名作家、翻譯家、法中文化交流大使。

1985年獲法國政府頒發青年翻譯家獎,並赴法定居迄今。譯著有《保爾和薇吉妮》、《巴黎的憂鬱》、《希爾維斯》以及《理智之年》等。

旅法期間,開始以法語創作,代表作包括榮獲眾多獎項,銷量已逾百萬的《高梁紅了》、《戰國七雄的後代》、《水火相嬉》等。主要作品被譯成英、德、西、日、丹麥、義大利等多國語言,堪稱以法語寫作的最著名華人作家之一。

由於對法國文壇的諸多貢獻,1988年法國政府頒授歐洲肯坦培爾騎士勳章。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rew's Book 的頭像
    Andrew's Book

    Andrew's book Room

    Andrew's 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